B体育·bsport(中国)官方网站

集团新闻

八戒体育建设银行发布“健养安”统一养老品牌 2024年2月商业养老金融月度资讯合辑

发布日期:2024-03-12     浏览次数:

  八戒体育2024-02-0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大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晓芳任职资格的批复

  2024-02-0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刘志宏任职资格的批复

  2024-02-26专家建言养老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必须发展好,制定配套细则

  2024-02-26中国社保金融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举行 专家建议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2024-02-28陈东升出任泰康养老董事长 长寿时代下的养老这盘棋将怎么下

  2024-02-29建设银行发布“健养安”统一养老品牌,推出养老金融“十大行动”

  2024-02-28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加快养老金融发展步伐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保险篇章

  2024-02-29全国政协委员金李:鼓励发展市场化养老,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养老成本

  2024-02-2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建议

  “今毅求金”微信公众号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中高层关注。主要服务于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及各类金融相关从业人员。商业养老金融月度资讯合辑是“今毅求金”推出的系列合辑之一。

  感谢“六六”等多位志愿者及相关合作机构对于该合辑编制中的协作及鼎立相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月度资讯合辑制作过程中,收到了各方机构从业人员的多次指导和帮助,在此对于相关领导和同仁致以衷心感谢,并欢迎各界对于资讯合辑提出改善意见。未来将按月定期发布,欢迎关注!

  本着公益原则,该资料免费发布,仅可用于学习、交流所用。不得用于商用谋利,若发现,将保留采取法律追究及其它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日前表示,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通过落实上述措施,近几年基金收支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侯俊明说。

  他表示,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门还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养老服务项目,出台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银发经济发展。

  “2024年,将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管好守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侯俊明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健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中国人民银行2月26日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部署,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围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取得积极成效。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政策框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制度、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的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会议强调,下一步,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各金融机构要强化组织保障,明确每篇大文章的牵头部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工作;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加大对五大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将央行再贷款优惠政策通过各金融机构精准传导到各重点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深入研究各重点领域产业政策、发展动态、经营模式、风险特征,加快构建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此外,会议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加强政策指引、强化政策激励、明确目标要求、加强考核评估,做好支持引导和服务保障。

  《大家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许晓芳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请示》(大家养老发〔2023〕481号)及相关说明解释材料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二、你公司应要求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有关监管规定,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履职情况。

  三、你公司应督促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刘志宏任职资格的批复

  《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刘志宏任职资格核准的请示》(恒安标准养老司字〔2023〕193号)及相关补正材料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二、你公司应要求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有关监管规定,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履职情况。

  三、你公司应督促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近日,太平人寿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总结了太平人寿2023年整体经营情况,并对2024年发展方向做出规划。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尹兆君表示,太平人寿要坚持“调整结构、效益优先、资本约束、严控风险、降本增效”二十字要求,坚定“价值导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着力解决当下与长远的实际问题,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领先。

  太平人寿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永红称,2023年,太平人寿原保费收入为1689亿元,同比增长9.6%。普惠金融方面,太平人寿积极参与六地惠民保项目,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绿色金融方面,从负债端和投资端齐发力,大力发展绿色保险业务,在风电、核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领域投资累计超40亿元;养老金融方面,全面布局各类养老产品业务,截至2023年底,太平人寿6款产品入围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同时养老社区数量突破50家;数字金融方面,将数字化融入营销全流程,全面实现线上化、移动化与智能化,大幅提升服务能效。

  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部分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保险产品,特别是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关注。银行理财经理、保险营销员已开始大力推荐此类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方式较为复杂,与存款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产品。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适合长期持有,若提前退保可能会产生资金损失。

  “如果您比较倾向于稳定的保本收益,建议您购买能‘保本保息’的增额终身寿险。”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苏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存款利率下调是大趋势,银行理财产品也已净值化,不少客户都倾向于具有储蓄功能的保险。”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银行客户经理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推荐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目前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是3%,可以选择3年或者5年缴费。如果选择5年缴费,从第6年开始按照3%的预定利率进行复利增值。”苏女士说。

  中信银行北京某支行理财经理蔺女士表示,近期咨询和购买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客户较多,该行代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已设置了额度限制。

  除了增额终身寿险之外,分红险也受到部分理财经理及保险营销员的推荐。保险经纪人王女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推荐了一款分红险产品,据其介绍,该款分红险的保底利率为2.5%,还有一部分的浮动分红收益,这部分收益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挂钩,两部分收益算起来,综合年化收益率有望达到3%。

  “预定利率不变、可复利递增”这一被理财经理及保险营销员反复提及的优势,已成为增额终身寿险吸引投资者的一大因素。但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和存款产品不同,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产品后再做决定。

  多位理财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和现金价值都写进合同,即使未来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目前已购买的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不会变,还是按照3%的利率。江苏投资者小李便是看重它提前锁定收益的优势。小李说,她购买了两份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督促自己强制储蓄,为未来储备点养老资金。

  不过,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较为复杂,3%的预定利率实际为保额增长率,并非投资收益率,和存款利息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投资者需充分理解其与存款产品之间存在的不同。

  此外,多位理财经理建议投资者长期持有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增额终身寿险前几年的现金价值较低,如果提前退保可能会造成本金损失。但如果长期持有,可获得的收益较为可观。”前述苏女士提供的某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利益演算表显示,每年缴纳2万元保费,连续缴5年,若在缴纳保费的第一年就退保,仅可退回8000多元的现金价值。

  在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下,投资者应如何打理“钱袋子”?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资产配置。

  对于适合购买增额终身寿险的人群,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增额终身寿险适合长期投资,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收益,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增额终身寿险首先适合有闲钱,且有长期储蓄规划的人群购买;该产品还适合希望强制储蓄的投资者,能够稳定增值;另外,该产品适合想做养老规划的中青年人士,尤其适合想做财富传承和资产规划的高净值人士。

  除了保险产品之外,理财经理还建议投资者进行综合配置。“长期不用的资金可投资于如存款、保险类的低风险产品,保证本金安全;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低风险或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可在一年到两年之间,进行稳健投资;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经验较丰富,可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产品。”苏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资产配置。储蓄国债、银行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安全性相对较高,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截至2月22日,有数据统计的18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净值今年以来整体回撤2.77%,较2月5日整体回撤6.28%时缩减了一半以上

  在此轮权益资产反弹行情中,个人养老金基金抓住了机会,净值“回血”明显。Choice统计数据显示八戒体育,截至2月22日,有数据统计的180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净值今年以来整体回撤2.77%,较2月5日整体回撤6.28%时缩减了一半以上。

  2月5日至2月22日期间,个人养老金基金全数上涨,有16只产品净值涨幅超过5%,其中多数是权益类资产仓位相对较高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还有几只是积极风格的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另一方面,拉长时间来看,在近期反弹中表现突出的产品,今年以来的回撤幅度大多超过10%,净值修复之路依然漫长。

  权益资产是决定个人养老金基金表现的“胜负手”。投资者在配置个人养老金产品时是选择中高风险、权益资产占比较高的产品还是选择表现稳健、权益资产占比较低的产品,这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许利明认为,低波动和绝对收益不是养老投资的首要目标,相反,充分发挥好养老投资长钱优势、力争获取长期复利的好处才是养老投资的根本需求。他强调说,当前市场估值处于低位,是个人养老金重要且珍贵的投资布局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权益投资的可持续性是最强的,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在养老投资方面,投资者应保持较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许利明表示。

  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刚刚开始尝试投资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投资者可以从稳健风格产品入手,这是因为稳健风格的产品波动较小,能够带来较好的投资体验,进而树立长期投资的信心。

  展望权益资产后市表现,个人养老金基金经理并不悲观。南方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黄俊认为,2024年经济基本面将好于2023年,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下,A股将涌现许多阶段性机会和结构性机会。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FOF投资负责人姜华也表示,从单独的每一个年度来看,A股都会出现若干个表现较好的板块,A股投资者会在行业基本面和市场价格变化中逐渐形成共识,通过把握中观配置机会寻找市场的锚。

  目前机构仍在继续布局个人养老金基金新品。Choice统计数据显示,在待发行的基金中,有5只个人养老金基金,其中包括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和养老目标风险基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权益资产的回暖和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持续扩容,个人养老投资前景可期。

  “个人养老金制度与以前的社保制度发展模式不一样了,以前他们与金融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现在可以说是相互制约了,资本市场必须发展好,资本市场如果发展不好,养老金融就是一句空线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惠社会保障发展中心举办的“扩面提质 社保金融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表示。

  养老金融是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今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号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意见》第十八条要求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等服务;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推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等。

  郑秉文对个人养老金的试点情况评估得出结论认为,个人养老金已成为一个不活跃的“怠惰性”制度(具体表现为开户人数多、缴费人数少、投资人数更少),具体为四个方面:

  一是更加认识到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息息相关,相融相伴,它们的发展逻辑是共生双赢,谁也离不开谁。

  二是深刻感悟到养老金制度的悖论,即资本市场严重匮乏中长期资金,但作为典型中长期资金的个人养老金却因市场不活跃而陷入怠惰,由此成为一个谜题:鸡和蛋的关系。

  三是一年来个人养老金市场运行的表现说明,个人养老金不同于其他类型养老金,它对资本市场的敏感性和依赖性、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和怠惰性都十分明显。

  四是如果说在第一和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发展中制度设计占主导作用,第三支柱的诞生则意味着养老金体系改革进程从制度设计的“单轮驱动”从此将转变完善制度设计与完善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双轮驱动”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在研讨会上则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局不错,但缴费人数少、实际投资人数更少,“这当然有市场低迷的客观背景,但和产品开发多而不精、缺乏吸引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今年1月24日,人社部在202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胡晓义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在什么时候多大范围推广的问题,“如果能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有吸引力的产品,肯定对全面铺开是一个积极因素。”

  为此,胡晓义建议,应利用好充分利用好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个人养老金相关的数据,“如果能组织社保、养老金投资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定期观察、分析这些数据,可能有助于开发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产品,评估、研发特色金融产品。”

  个人养老金产品包括储蓄、理财、保险、基金四类产品,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月26日,四类产品数量分别为465只、23只、70只、183只。

  今年1月25日,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特点,研究完善相关业务监管规则;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商业养老金融试点。

  “推动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实现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齐头并进,是夯实长期养老财富储备的重要的路径。”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并认为保险机构大有可为,一方面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为个人养老金账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另一方面,根据试点一年多的情况,建议进一步放宽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的限制,适当提高取用的灵活度,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缴费的期限设置。

  研讨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养老金业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田军则针对养老金融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

  一是完善养老金融政策。目前我国养老金融政策和指导意见相对比较宏观,具体的配套细则尚不明确,急需系统推动养老金融健康发展,一方面建议针对现有政策提供配套指导细则和产品开发指引,推动行业规范化建设,确保养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建议在明确养老金融发展方向基础上出台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配套优惠政策,为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建议进一步加强养老金的监管,加大个人和单位金融诈骗的处罚力度,维护养老金融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优化养老金制度。当前,对比其他一些经济体,我国的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相对较低,补充保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建议基于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采用EET和TEE并行的税收优惠模式,增强制度吸引力;二是建议提高制度灵活性,通过引入特殊情况下养老金的提前领取,逐步放开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等措施,持续提升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三是建议逐步打通二三支柱养老金个人账户,将养老金的体系各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是通力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当前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仍面临总量供给不足,结构性短板突出的问题,建议挖掘金融机构客户、人才、数据、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潜力,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养老金融产品货架,同时进行促进跨业跨界的合作,构建养老金融场景与生态,满足客户财富管理、健康保障、社交娱乐等多元化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体验。

  2月25日,由中惠社会保障发展中心主办,中国银行、长江养老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保金融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建议丰富养老金融产品,重视涉老金融的知识传播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壮大银发经济事业。

  围绕社保金融如何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提出四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丰富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包括提升已有产品品质,设计企业(职业)年金多种领取方式并存的结构等;二是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分析,供有关机构开发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养老基金投向养老产业的政策优惠力度,把银发经济做成朝阳产业;四是重视涉老金融的知识传播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壮大银发经济事业。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围绕保险业助力银发经济提出建议,一是持续推动各类养老金和商业养老的发展,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需要的商业养老产品;二是保险资本机构进一步发挥自身能力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和解决方案水平,匹配多元化的养老金筹资需求、管理需求;三是将保险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由偏好重资产模式逐步转向轻重资产结合,尝试构建保险+养老+投资服务体系和产融结合的全产业链康养生态。

  梁涛还建议,保险机构积极开发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旅居康养机构责任保险,开发养老护具产品责任险,以及包括洗浴、送餐、居家服务、辅助服务等在内的养老行为辅助责任保险。此外,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运用到养老服务当中,帮助各类助老服务类、智能监护类以及监测管理类新产品赢得老年消费者的信赖。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的现实,发展养老服务、促进“老有所养”日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与会者围绕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供给、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养老服务对象由特困老年人延伸到全体老年人,服务形式由机构为主,转变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服务主体由公办为主发展为政府八戒体育、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进一步回应了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唐承沛强调,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任务部署,切实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制度设计,着力推动养老服务立法,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体系。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科学布局,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具备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老年人进一步提供就近就便、科学专业、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安全,实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加快出台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系列标准规范,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监管规范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不过,他同时提出,当前在解决超大规模老年人口养老服务、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过程中,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索,有不少实践难题亟待破解。

  对此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武建力在发言中认为,养老金融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养老金融是围绕社会养老需求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要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资金端探索拓展筹资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养老基金规模,夯实社会保障的财富基础。据测算,2035年,养老基金当年的支出规模为14.2万亿元,2050年的支出规模将达到36.7万亿元,目前包含全国社保基金在内的养老金资产积累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进一步鼓励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多渠道筹集养老储备基金。

  其次,从投资端看,要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提高养老基金长期收益水平。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宏观形势日趋复杂,未来要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需要包括社保基金会在内的资产所有者在坚持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投资管理运营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最后,从产业端看,要充分发挥养老基金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作用,积极参与养老产业投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

  与会者普遍认为,人口老龄化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养老保障制度是否能够顺应老龄化趋势。构建中国特色养老保障制度体系需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不仅要夯实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更要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对此,要重点关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清晰界定基本养老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厘清政府、社会、市场主体在基本养老服务和普惠养老服务中的责任。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方面,唐承沛表示,要进一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动出台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继续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二级巡视员汪圣军提出,要准确把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口发展新常态要求增强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乡村全面振兴要求着力优化农村社保经办服务,安全规范建设目标要求持续加强基金风险防控。“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在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实现应保尽保八戒体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基金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汪圣军说。

  近期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又有增加,截至2月23日,累计数量从此前的121款增加到125款。相较于理财、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保底设置保证了稳健收益的下限,又具有浮动收益的可能性,兼具保障与投资储蓄属性,并且通过终身领取,消费者可以有效化解长寿风险,这些原因使得专属商业养老险具有较大吸引力。

  “试水”一年多后,个人养老金业务有望迎来全国扩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在1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银行、保险、基金、理财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当前正在积极“备战”。《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又有增加,截至2月23日,累计数量从此前的121款增加到125款。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属于第三支柱保险中由国家制度安排的部分。

  自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36个先行试点城市和地区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出现较快增长。据人社部披露,截至2024年1月末,超5000万人在36个先行地的个人养老金开户渗透率达20.2%。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进入2024年,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仍在不断扩充,储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数量合计超过700款。作为主打产品之一,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亦有所提速,备案产品数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银保信网站信息,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累计数量已经达到125只,相比此前的121只,又增加了4只,目前在售产品共计40款。

  从产品类型看,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种类主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和税延养老保险产品。参与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保险机构以大型险企、银行系险企和专业养老险公司为主,并覆盖部分中小险企,其中包括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太平养老、泰康人寿、泰康养老、新华人寿、新华养老、人保寿险、阳光人寿、平安养老、工银安盛人寿等。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个人养老储蓄、养老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公募基金和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都是金融产品,但是它们的性质、风险、收益情况均有不同。个人养老储蓄产品只有定期存款,由于利率固定,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对较高;个人养老理财产品有的是银行代销,有的是银行自营,产品种类比较丰富,收益具有一定波动性,但波动较低,收益也相对稳定。商业养老保险期限相对较长,收益也相对稳定。

  作为一类重要创新的保险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采取的是“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提供进取型、稳健型两种不同风格的账户,投资者可根据自身偏好进行配置。近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3年结算利率已陆续公布,16款产品中,稳健账户2023年结算利率在2.1%至4.15%之间,进取账户结算利率在3%至4.25%之间。

  2024年1月24日,人社部新闻发布会表示“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人保寿险作为首批参与第三支柱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六家险企之一,近期推出“鑫享福”两全保险、“福寿年年B”两款新产品,并成功纳入国家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以“福寿年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B款)”为例,2023年,该产品的进取账户、稳健账户结算利率分别为4%、3.85%,表现较好。据了解,“福寿年年B款”产品形态灵活,投保年龄跨度大,提供重度失能保险金、身故保险金保障,领取方式可选择保证返还账户价值终身领取、固定期限10/15/20/25年领取。

  人保寿险相关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假如40周岁的李先生投保时缴纳首次保险费1.2万元,同时申请第二个保单年度开始定期追加保费,每年1.2万元、交至养老年金领取之前;并与公司约定初始费用为零,养老年金领取起始日为60周岁的生日。假设每次所交保险费在扣除初始费用后均按照约定的50:50的分配比例分别进入稳健型账户和进取型账户。李先生在保障有效期内正常生活,到60岁领取养老年金时,选择保证终身领取方式,那么他每年最低可领14737元,按高档结算利率则可领20481元。

  据不完全统计,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稳健账户结算利率较2022年下降了0.4个至2.4个百分点,进取账户2023年结算利率较上年下降幅度为0.7个至2.6个百分点不等。尽管如此,相较于理财、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的业绩表现,专属养老保险产品实际投资收益仍具有一定优势。保底设置保证了稳健收益的下限,又具有浮动收益的可能性,兼具保障与投资储蓄属性,并且通过终身领取,消费者可以有效化解长寿风险,这些原因使得专属商业养老险具有较大吸引力。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的一年多以来,呈现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在参保人群渗透率不高的特征,同时也存在开户多投资少、税收优惠受限、产品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具体分析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出现“三高”和“三低”现象。“三高”是指在个人养老金参加人中,为获得开户行提供的“权益奖励”(奖券)而开立个人账户的人数比例较高,开户以后立即申请销户并打算再转到其他银行开户以获取二次“权益奖励”的人数比例较高,账户资金缴存之后立即申请“退款”遭拒后提出投诉甚至对簿公堂的人数比例较高。

  “三低”则是相对于开户人数而言,实际缴存人数比例过低,仅为22%;相对税优政策规定的缴存额上限而言,实际缴存金额比例太低,仅为2.5%;相对于缴存额而言,实际投资的资金比例较低,约为61%。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养老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之中。后续如何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如何推动开户人群进一步缴费,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为更好地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一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动态调整年缴费上限,针对不同群体涉及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二是优化产品供给。在提升居民参与度的同时,适度开放可选择产品类型。三是优化提取条件。灵活设置账户资金提取条件,设置提前领取缴费资金的特殊情况。

  “企业提升投资管理能力是关键,如此才能为消费者提供长期稳健投资收益。”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认为,保险公司还应加强与银行等机构的对接,为消费者购买保险提供支付和结算便利。

  在1月2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人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深化商业养老金融改革,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下一步,将推动保险机构发挥保险保障优势,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为抓手,积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养老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特点,研究完善相关业务监管规则。

  近期,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养老”)官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2023年11月23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议,选举陈东升为本公司董事长,近日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管管理总局关于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陈东升任职资格的批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核准陈东升担任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现由陈东升担任泰康养老董事长。

  养老,在陈东升构想的商业模式中处于重要地位。此次,陈东升亲自挂帅泰康养老,让市场对泰康养老的下一步动作充满期待。

  泰康养老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金70亿元,是我国9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之一。目前,泰康养老已经在全国设立了34家分公司,业务覆盖了政府、企业、个人。

  2023年11月30日,泰康养老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董事会于2023年11月23日收到董事长李艳华的辞职函,李艳华因年龄原因辞去本公司董事长及其他一切职务。李艳华的辞职函自送达本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李艳华确认其与本公司董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亦无任何需要通知本公司股东的事项。

  作为泰康养老的董事长,李艳华在保险业的从业经验可谓是十分丰富,也是泰康保险集团发展的“老员工”之一。资料显示,李艳华曾任国家审计署投资司处长,此后进入泰康人寿,担任过财务部总经理、稽核总监、首席风险官、合规负责人和副总裁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辞职前,李艳华担任泰康养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主持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对于李艳华任职期间的工作,泰康养老也给出了认可。“李艳华在本公司任职期间,勤勉尽责、恪尽职守。本公司董事会向李艳华女士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泰康养老表示。

  李艳华的辞职让泰康养老的董事长一职进入了空缺状态。市场上对于“谁会成为泰康养老的下一任董事长”有种种猜测。不过,这一消息就有了最终结果,那就是泰康保险集团的董事长陈东升要亲自挂帅。

  公开信息显示,陈东升担任泰康养老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已获得监管批准。陈东升的个人经历可谓是十分丰富。1957年出生于湖北的陈东升,武汉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达国家研究室,5年后到《管理世界》杂志担任副总编,享受副局级待遇。

  随后,陈东升辞职下海,先后创办嘉德拍卖、宅急送、泰康人寿三家企业,横跨金融保险、艺术拍卖、物流领域。其中,泰康人寿也就是现在的泰康保险集团,成为了最早在养老领域探索的保险机构之一。

  据悉,泰康保险集团旗下拥有泰康人寿、泰康养老、泰康在线、泰康资产、泰康之家、泰康医疗、泰康拜博口腔等机构。业务范围全面涵盖人身保险、互联网财险、资产管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医疗养老、健康管理、商业不动产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12月底,泰康保险集团管理资产规模超34000亿元,核心个人有效客户超7000万人,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49万家。

  在陈东升的理念中,泰康保险集团的服务“要从摇篮到天堂”,因此,养老在陈东升构想的商业模式中处于重要地位。

  2024年元旦之时,陈东升曾发表名为《拥抱新寿险 迎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陈东升提到,泰康很早就关注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2007年开始尝试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并在2009年获得行业首个由原保监会批准的投资养老社区试点资格。2012年,泰康推出行业首个对接养老社区的大额年金产品“幸福有约”,自建自运营的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也在北京昌平奠基。人身险首个“寿险支付+养老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正式成型。

  “新寿险改变了传统寿险资产负债表的底层结构和逻辑。传统寿险是典型负债经营的行业八戒体育,保险客户缴纳的保费就是负债,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正或负的死差与费差。这些负债进入投资端的投资账户,通过固定收益、债券股票投资以及不动产等另类投资获得收益,根据保险合同支付给客户红利后,结余部分或缺口成为寿险公司的利差及利差损的来源。”陈东升表示。

  正是因为养老在陈东升的保险板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此次陈东升亲自挂帅泰康养老也引起了市场的种种猜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陈东升任职董事长后是否会给泰康养老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带来改变等问题采访到泰康养老相关人士,其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不过,虽然泰康养老并未对上述问题给出答案,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养老都已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保险作为跟养老息息相关的领域,其可做的事情很多。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助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并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公司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

  “养老金融”的提出对寿险行业尤其是专业养老险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政策利好。“养老金融的提出,让其从原有的销售层面提高到产业上,这意味着保险切入养老领域的方式可以不局限于产品上,可以作为一种产业去输出给消费者,这对保险机构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助力。”有业内人士此前在跟记者交流时表示,养老它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更长的行业,将养老产业提高到政策层面,可以让更多的机构和社会主体参与进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这个生态对于保险行业提供更全面的养老金融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2月29日下午,建设银行在北京正式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推出养老金融“十大行动”。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金良,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建设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纪志宏,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石油养老资管公司、信安金融集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养老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据介绍,建设银行于2022年6月成立了养老金融领导小组,致力于整合集团内外资源,针对养老痛点难点问题,发挥金融专业优势,贡献建行智慧力量。经过两年探索,建设银行初步建立了“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即瞄准“养老金融专业银行”1个目标,发挥“客户、资产、科技”3大优势,立足“专业稳健一站式”定位,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以全方位、全流程的养老金融服务陪伴客户“一生一世”。

  此次发布会上,建设银行正式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提出“专业专注、建行养老”口号。同时,建设银行宣布全面启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十项行动。包括打造“健养安”统一品牌、夯实三大支柱业务基础、助力养老财富保值增值、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探索“以房养老”模式等。

  据悉,在打造“健养安”统一品牌方面,建设银行将以建设集团统一品牌为载体,整合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三大板块养老产品、服务和资源,提供覆盖“一站式”养老金融综合服务。

  在夯实三大支柱业务基础方面,建设银行将继续推进社保卡三年攻坚工程,让更多群众享受“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特别关注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养老问题。推动为编外人员、中小企业员工设立年金,推动年金扩面提速。打造业内领先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实现顺畅开户、无忧投资。

  此外,在助力发展银发经济方面,建设银行将综合运用信贷、债权、股权、REITs等投融资工具,加大对适老用品、智慧养老、康养旅居等养老产业支持力度,着力破解养老产业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提升养老资金配置效率,推动“夕阳事业”成为“朝阳产业”。

  在探索“以房养老”模式方面,建设银行将充分发挥建行在住房金融、住房租赁领域的优势,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持续模式,盘活存量房产资源,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推动区域职住平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希望可以加强养老院机构监管,提升养老问题重视程度”“养老金能不能提高点儿”“独生子女的父母怎么养老”……全国两会临近,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微信公众号互动话题留言中,越来越多的网友表达了对于养老问题的疑惑和焦虑。安享晚年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热切期盼。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作为其中一篇大文章,得到全国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随着老龄化形势加剧,如何满足不断发展的老年需求成为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完善养老产业和服务的文件,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建设,2022年,我国正式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储蓄类、理财类、保险类、基金类四大类产品,参加人数已超4000万,缴存金额超182亿元。

  今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在金融支持方面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吴国平在《关于进一步丰富“新老人”养老产品供给,满足多元需求的建议》中提出,正在“退休潮”中的60后“新老人”群体普遍重视生活品质,追求健康、舒适和便捷的养老方式,已从单纯追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扩展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不仅关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还追求文化娱乐、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等多层次的需求,也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型的养老产品和服务,如旅游养老、抱团养老、田园养老、智慧养老等。

  吴国平建议,注重养老产业的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加大对“新老人”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尤其是在创新服务产品研发和推广方面,鼓励研发文化旅游养老、在线教育养老、文化娱乐养老等新型养老产品。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表示,应对已有产品提升品质,支持市场机构设计出商业保险终身支付的年金产品,完善企业(职业)年金多种领取方式并存的结构。从个人养老金试行情况看,存在产品开发多而不精、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建议组织业内专家开展运行情况和数据分析,供有关机构开发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

  养老机构的管理一直备受关注。吴国平建议,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对养老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贯穿机构建设、运营全过程,建立评级体系,使养老机构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价格公示制度,防止高端机构乱收费和低端机构低价竞争的现象;加大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强化养老服务人员的信用管理机制等。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日在讲话中表示,建议保险机构积极开发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旅居康养机构的责任保险,开发养老护具产品责任险,以及洗浴、送餐、居家服务等养老行为的辅助责任保险。

  在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方面,吴国平建议,可将新建住宅小区养老设施配建、老旧小区养老设施补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市街道和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以及相关管理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王理宗建议,大力推动公益性、互助性的老人社会组织建设,倡导老人之间的互助和社交链接,设立各种老年性协会、联谊会八戒体育、社区互助会,为他们提供更多交往和互助平台。

  此外,王理宗还建议,提高老人与社会互动和从事劳动的机会,减少老人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而带来的生理与心理疾病,降低其子女和社会的照顾、抚养及护理负担,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宣布,在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在促进个人养老金供需平衡、保障居民养老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郑州市是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之一。近日,记者从郑州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近176万人,为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提供了有益探索。

  “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对我来说很有用,一方面让我开始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为养老做准备,另一方面还能抵扣个人所得税,减轻了缴税压力。”2月25日,郑州市民张女士说。

  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补齐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2022年11月,北京、天津、杭州、郑州等36个先行城市(地区)率先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45岁的张女士是郑州市最早缴纳个人养老金的“试水者”之一。

  试点城市里,哪些人可以参与个人养老金缴纳?《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加范围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尚未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而退休人员已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再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在企业上班的张女士说,个人养老金制度刚落地的时候方方面面都在宣传,由于事关养老,关注的人很多,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也多,自己看到这项政策后,认真研究一番就去交通银行郑州百花路支行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最多存12000元对个人的生活影响也不大,还能购买不同的理财产品,就当是为自己养老存的一笔钱,退休后就能支取这笔‘投资’,也能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行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业务,优化各种程序推广落地业务,截至2023年年底,交行河南省分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16.48万户,缴费客户1.53万户。

  郑州市人社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介绍,不同于“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

  据了解,郑州市探索建立宣传渠道多样、部门职责明晰、业务经办规范、工作机制健全的个人养老金实施推进模式,个人养老金先行先试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36岁的郑州市民朱女士也是较早的个人养老金开户者。朱女士说,自己更看重个人养老金的抵税和理财功能,可惜目前这方面的力度还有限。

  对此,有研究者认为,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进行投资,可以享受税收递延和优惠政策,不过目前优惠力度对部分群体而言吸引力不够。近两年,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养老基金、理财产品收益低于投资者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根据政策,个人养老金缴费由参加人个人承担,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缴费额度按自然年度累计,次年重新计算,方式十分灵活。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

  以开户缴存质量为例,从试点情况看,相较于开户人数,实际缴存人数比例低;相较于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缴存额上限,实际缴存金额比例低。统计数据表明,开户后实际储存资金的人数不足1/3,人均储存资金仅2000多元,与每人每年1.2万元的缴存上限有较大差距,实际储存资金总额仅为200多亿元。

  回顾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运行的一年,对于目前面临的如何提高开户缴存质量、养老金产品亟待优化等突出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并加紧研究应对之策。

  国家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175.9999万人,缴费人数48.3769万人,缴费金额7.4282亿元。

  郑州市在试点工作中也发现了税收优惠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比如,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中等收入以上群体有一定吸引力,可对收入不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吸引力不足;另外,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限制严格,投资周期太长,无法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解燃眉之急,影响群众参与度。

  “下一步,郑州市将持续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打造各单位密切配合、县区基层齐发力、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格局,让更多群众了解政策、参与进来,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郑州市人社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