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bsport(中国)官方网站

集团新闻

八戒体育【深度】金融“五篇大文章”周年考

发布日期:2024-12-04     浏览次数:

  八戒体育2023年10月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金融领域规格最高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行业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毫无疑问,“五篇大文章”是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路径、实现金融强国目标的具体战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后,各部委出台相关政策,金融机构迅速响应,纷纷调整组织架构、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五篇大文章仍然是金融机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做好五篇大文章对金融机构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五篇大文章后,顶层设计逐渐清晰,系列政策文件和措施相继出台。

  2023年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提到“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

  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2023年11月末,央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四部门随即召开工作交流推进会,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要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2024年1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将设立信贷市场司。在谈到这一新设司局职能时,潘功胜直言:“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工作。”同时,他还透露,央行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强工具创新。

  随后,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五篇大文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做好五篇大文章”升格为“大力发展”。

  全国两会结束后,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具体举措开始进入政策密集落地期。4月,证监会发布的“新国九条”中提到,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明确“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进一步畅通‘募投管退’循环,发挥好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作用”。

  仅一周后,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其中强调,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完善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优化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环境等。

  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未来金融业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工作要求。总体要求是“未来5年,银行保险业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这份文件被业内认为是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的具体路线图。

  《指导意见》核心内容是优化五篇大文章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科技金融方面,要求金融机构聚焦卡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普惠金融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八戒体育,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养老金融方面,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数字金融方面,积极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监管体系。

  事实上,“五篇大文章”提出后,迅速成为金融机构调整布局的重点。多家银行调整优化了组织架构,构建“总-分-支”多层次组织体系。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陆续成立科技金融中心。工商银行在“春苗行动”方案中提出,在总行和17家科技金融中心八戒体育、160家特色支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网络布局,探索设立科创网点。农业银行在6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城市所在分行试点建立科创金融事业部。

  界面新闻了解到,多家银行均在高级管理层下设“五篇大文章”对应委员会。比如在绿色金融方面,建设银行成立ESG推进委员会,统筹集团ESG战略拟定、部署及协调工作;绿色金融委员会重点聚焦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与拓展。

  另外,《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将“五篇大文章”纳入机构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健全专项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需要完善“五篇大文章”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适当提升相关业务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

  界面新闻从业内了解到,目前,银行、企业、政府融资对接会已成常态。“一方面,我们会根据各级政府发来的项目库查缺补漏,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组织银企融资对接会,今年围绕普惠促消费、科创金融都组织过类似会议,科创金融次数最多,基本一个季度就有一到两次。”一位国有行人士表示。

  10月14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该机制借鉴了前期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经验,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专班要“两手牵”:一手牵企业,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手牵银行,把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

  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总行层面通常会给予科创、绿色、普惠等领域更多的信贷资源倾斜,同时开辟绿色通道。一位上市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在银行获得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不仅利率低,审批放款速度也非常快。“今年年初公司财务都准备过年了,突然接到银行电话说今天放款。”

  西部某省股份制银行公司部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总行在制定考核时,对分行有详细的“五篇大文章”相关指标八戒体育,尤其是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方面,规模、增速都有要求,利率方面,相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没有优势,但总行也会有政策倾斜,利率最多可以补贴1.1%,而且这个成本不需要分行承担,由总行统一安排。

  事实上,不仅是金融机构内部有政策倾斜,围绕五篇大文章,金融主管部门均有政策工具出台。如央行设立了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持续推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出了差异化、专业化政策要求。引导各类机构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准定位,形成合力。

  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商业性金融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这意味着,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发挥其在资金规模、期限和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重点支持科技、绿色、农业、养老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文件要求其“增强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发挥网络渠道、业务功能协同等优势。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其资金实力雄厚、网点布局广泛、科技应用能力强等优势,能够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对于中小银行,文件鼓励其“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注重利用管理半径短、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针对性优化‘五篇大文章’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中小银行要立足本地市场,深耕细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风险偏好,选择“五篇大文章”中的若干领域重点突破,形成特色化经营模式。

  “五篇大文章”提出一年以来,银行业务布局和资源倾斜已初见成效。从最直观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 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 、 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 、 绿色贷款余额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11.2%、28.5%、16.9%,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3%)。

  在科技金融方面,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其中,四大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速均超过12%。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的开篇,各家银行投放力度都很大,国有行在信贷投放量和利率上有优势,股份行机制更加灵活,地方性银行则选择深耕当地。

  东部省份国有行对公条线人士对界面新闻坦言,当地经济非常发达,国有行以往选择“抓大放小”的策略,而城商行在深耕本地企业方面确实有优势。“比如同样面对当地的一些行业细分科技型企业,如果我们在当地没有上级分行,授信审批决策权在异地,决策流程就会很长,授信和放款如果只看纸面的报告,不一定能掌握企业真实情况。但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总行就在当地,显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错过了给企业雪中送炭的机会,后期企业做大再有资金需求,想介入就更费功夫了。”

  科技金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金融市场中,信贷资金追求的稳定现金流更关注短期收益,忽视长期价值。这导致许多高风险、高回报周期的科技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现有的金融制度和工具在评估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风险时,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法。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是懂科技、懂金融交叉型人才不足;另一方面,考核机制需要从短期绩效转向长期导向。对于银行集团下设投资子公司参与股权投资,需要在尽职免责的前提下,建立投资容错机制。

  在绿色金融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色贷款规模、增速及占总贷款的比重均持续攀升,绿色贷款余额从2018年底的8.23万亿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二季度的34.76万亿元,同期在总贷款余额中占比从5.81%升至13.61%。

  从增速上看,2018年-2020年,绿色贷款平均增速为15%;而自“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到绿色金融被纳入五篇大文章,各银行大力开展绿色贷款业务,2021-2023年绿色贷款余额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对界面新闻表示,绿色金融在产品创新方面,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和转型金融产品成为银行支持绿色产业的重要工具。以绿色信贷为例,金融机构被鼓励根据绿色建筑等级等因素实行信贷利率分档优惠。银行会对高星级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更优惠的贷款利率,鼓励建设更环保、节能的建筑。

  前述股份行人士表示,目前绿色信贷领域银行“很卷”,绿色贷款基本都是大企业,本身对利率就很敏感,很容易陷入价格竞争。“今年我们的绿色金融指标完成进度稍有落后,三季度末完成了全年进度的60%。”

  在产品创新方面,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金融活动的碳金融市场也已初具规模。李菁表示,涵盖碳市场融资工具、碳市场交易工具以及碳市场支持工具等多个方面。2023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量同比增长316%,达到2.12亿吨;成交金额同比增长413%,至144.44亿元。“这些产品为持有碳资产的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使其在资金获取上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为这些主体赋予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前述股份行人士表示,今年分行尝试完成了第一笔碳排放权,由于交易市场仍然在起步阶段,抵押品的价格评估、确权都面临一定困难。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创新还有很大空间。绿色金融服务的主体仍然是传统的银行贷款,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和股份制银行,它们在绿色信贷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对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的需求。

  另外,大型银行主导的绿色信贷市场往往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忽视了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这不仅限制了绿色金融对更广泛领域的支持能力,也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绿色转型和发展。

  在普惠金融方面,普惠金融主题的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宏观上来看,据央行数据,反映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自2020年6月的4.64%下降至2024年3月的3.73%,降幅与LPR下降幅度基本一致。而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超过15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3年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变动情况,利率较上年均有0.12至1.23个百分点不等的下降。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提出,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不应是“既普又惠”。“对任何企业或者任何个人来说,利率低总归是好事,但是资金在市场上有供应和需求,两者是相对均衡的。如果过于强调低利率,就会造成供应减少、需求上升,比如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资金实际上对小微企业是过剩的,供应增加以后,资金会流向不合规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仍然覆盖不足。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量,金融机构网点难以覆盖,另一方面,线上服务存在空白,尤其是基础的信用体系建设依然面临困难。

  一家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谈到信用系统建设时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行内已经为上万个行政村建立了信用分评价体系,但想要实现更广的覆盖,仍然面临数据来源不足等问题。

  在养老金融方面,邮储银行研究员、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娄飞鹏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以来,在金融管理部门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围绕养老金融品牌建设,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开展工作,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养老金融并且享受养老金融服务。如结合老年人支付需要,完善线上支付和现金支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支付服务。

  娄飞鹏认为,目前在我国养老金融发展中,养老服务金融做得相对较好,而养老产业金融还需要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养老金金融特别是个人养老金的金融产品客户体验有待提升。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在“三支柱”结构之上,由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主导,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补充,以及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延伸。然而,三支柱发展存在明显的错位。第一、二支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对成熟,覆盖了绝大多数城镇职工。但作为未来养老体系重要补充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才刚刚起步,发展相对滞后。

  业内普遍认为,养老项目存在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与收益较难平衡的问题。即便目前已有的“保险+养老”模式,投资回报周期长,先亏损后薄利的模式也对保险公司当期收益产生一定拖累。

  数字金融在五篇大文章中相对特殊。按照定义八戒体育,数字金融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化为特征,以网络化为形式,以普惠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我认为数字金融是一种工具,利用金融科技数字技术,手段赋能其他几篇大文章,成效也在其他几篇大文章中体现。”一位国有行省分行负责人曾分享对数字金融的理解。

  2023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六大行去年在金融科技。除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外,国内金融机构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构建适合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才结构,金融方面的投入均超过百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投入均在200亿元以上科技人才占比进一步提高。

  然而,在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前述金融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利用大行金融科技优势,向中小银行、农商行输出成套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有成功案例,前景不错,但因为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且客户需求也比较多元化,仍然没有大规模铺开,还在摸索阶段。

  有总行人士感慨:“银行业竞争确实激烈,同业都在五篇大文章上发力,但归根究底,不管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还是普惠金融,不论运用了什么金融科技手段授信,最终都要回归到贷款项目本身,风险仍然是底线,不能因为项目是科创或者绿色就放松了授信放款的标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五篇大文章”是实现金融强国的客观选择。金融主管部门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及“提供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八戒体育。“五篇大文章”聚焦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每篇文章在服务方向上各有侧重,但在具体措施落地过程中能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共同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