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bsport(中国)官方网站

集团新闻

《中国金融》|刘加旺:全面深化乡村产业振兴金八戒体育融服务

发布日期:2023-04-19     浏览次数:

  八戒体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村发展,根基在产业发展,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国家队、主力军,农业银行始终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畅通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助力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做好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准确理解把握乡村产业发展形势和战略重点,找到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实现金融服务与乡村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一是科学把握多种农产品保障能力增强局面。近年来,受益于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关系国计民生的种养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4年增产、连续8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棉糖油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全国果蔬茶菌、牲畜水产品等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我国农业呈现多品种协调发展、专业化生产区域初步形成、生产方式增质提效的向好态势,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保障了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金融业要持续把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作为重点支持方向,着力推动现代种养业走资源集约、生产高效、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助力各地乡村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二是科学把握多元主体参与趋势。当前,乡村产业已经初步形成龙头企业牵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格局。特别是“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的龙头企业,以产销对接、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通过立足各自功能、发挥各自效能、形成互补优势,与农户共同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截至2022年末,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万余家,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390万家、222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金融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应坚持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积极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以金融助力壮大主体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三是科学把握多样业态融合方向。伴随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产加销进一步贯通,农文旅加速融合,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截至2022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万家,营业收入超过19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全国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30多万家,八戒体育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引领旅业率先恢复发展的新亮点。金融业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加快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现代乡村服务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四是科学把握多类要素聚集态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政策扶持力度显著加大,资源要素从由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转变为城乡双向交流,产业发展从依靠土地、劳动力、资金“三大件”投入为主转变为依托资金、人才、技术、数字等更多要素协同发力。截至2022年末,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才总量已经超过1000万人;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信息技术在乡村产业领域推广应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61.9%,北斗导航作业面积超过6000万亩。八戒体育乡村产业呈现显著的集聚发展态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50个、农业产业强镇130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673个。一方面,国家将统筹激活农村内需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金资源等要素在城乡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有力要素保障;另一方面,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聚化发展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将向优势区域和主导产业加快聚集。金融业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发挥好资金融通、信用体系建设、科技赋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加大对乡村产业聚集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近年来,农业银行立足各地乡村特色资源,通过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深入做好乡村产业金融服务,为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增速大幅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一是坚持守护“大国粮仓”,全力做好粮食产业金融服务。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服务“三农”的头等大事,加大对种业振兴、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农业科技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育制种基地、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名单内客户,逐户对接提供服务。探索高标准农田项目融资新模式,着力破解高标准农田项目还款来源难题。持续深化对涉粮央企、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等主体的服务,努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开展多元资金支持,在海南、广东、江苏等地牵头设立多个以农业科技、乡村产业为主要投资领域的乡村振兴基金。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粮食安全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359亿元,比年初增长22.50%;对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覆盖率达86%;耕地质量提升领域贷款余额达760亿元,增速达18.23%。

  二是坚持聚焦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助力通过产业带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发展,从信贷政策、规模保障、资源倾斜、考评激励等方面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合作,创新“富民贷”产品,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提供额度高、期限长、纯信用、利率优惠的信贷资金支持。截至2022年末,在832个脱贫县的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2768亿元;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479亿元;“富民贷”余额达116亿元,支持15万户农户,已覆盖全部脱贫县,并向重点革命老区县及新疆、西藏、宁夏整区推广。主动对接融入政府东西部协作安排,农业银行东部一级分行2022年帮助西部协作地区引进产业项目70个,向4个定点帮扶县投入帮扶资金50亿元,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14亿元。

  三是坚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努力将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将增值收益留给农民。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支持乡村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延长县域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例如,在福建,精准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推出兴菇贷、兴渔贷、兴茶贷、兴林贷等系列产品,服务农户27万多户,覆盖全省所有乡镇、88%的行政村和88个特色产业。与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残联等部委和团体合作,创新推广“央企兴村贷”“联企兴村贷”“金融助残”等服务模式,实现政企银联动共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再如,在山东,依托“联企兴村贷”模式,仅在滨州、济南、淄博3个地市9个县区就助力35万户农户年增收5.1亿元。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达7805亿元,年增量创历史新高;已对98家央企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为超过5万家下乡民企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产业全链条服务,依托农业银行乡村产业覆盖面广、介入程度深、服务手段多样等优势,实施乡村产业链定制化金融服务,通过服务主导产业建链、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园区集群壮链、融合发展优链,积极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等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达2110亿元。做优农文旅融合发展金融服务,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执行差异化政策,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生产与文化保护、康养休闲等深度融合。截至2022年末,农业银行县域旅游贷款余额达1140亿元。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持续提升乡村产业服务质效。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总行统筹、分行为主、八戒体育基地先行”的“三农”产品创新机制,努力让金融政策和产品贴近市场、好用管用。2022年,八戒体育先后创新推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智慧畜牧贷等54项特色产品,“三农”专属信贷产品总数达273项,有效满足了乡村产业振兴各领域、各区域、各类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加快金融科技在乡村的推广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线下整村信息建档与线上多渠道数据引入,创新推广面向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的系列线上产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构建完善数字乡村场景生态,持续提升乡村产业融资线上化、便捷化服务能力。截至2022年末,农户线上贷款“惠农e贷”余额超过7000亿元,累计服务农户超过1500万户;打造智慧农业、智慧市场、智慧粮仓等县域农村特色场景超过1.5万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风高浪险,越要保持定力,“三农”的压舱石作用越是凸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把握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乡村产业振兴金融服务,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突出普惠为民,着力加大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投入。推动资金下沉,针对乡村产业振兴巨量资金需求,持续增加乡村产业有效信贷投放,努力在总量上补短板;重点强化对脱贫地区、革命老区、边疆民族地区等区域产业发展的倾斜支持,进一步在结构上强弱项。推动渠道下沉,建立健全多元触达、协同联动、安全可靠的线下线上相融合渠道体系,破除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打通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乡村产业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的界限。

  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全面完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向综合服务转变,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充分运用贷款、债券、股权、租赁、交易撮合、投资顾问等金融工具和服务,全面满足乡村产业链客户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加快向精准满足客户所需转变,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各细分领域,深入分析从农户到龙头企业等各类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专业团队等方面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匹配度和有效性。加快向协同联动转变,完善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矩阵式组织体系,打造横向协同发力、纵向上下衔接的乡村产业服务架构,持续开展产品、信贷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加大财务费用、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向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倾斜力度,八戒体育更好地把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先进的服务效能。

  三是推广金融科技,助力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推进金融科技业务化,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乡村产业业务获客活客、业务定价、风险识别、贷后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快科技发展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落地。推进数字资源资产化,打通内部各条线、各系统数据,强化农业农村、工商、税务等外部数据连接,持续积累乡村产业客户生产、交易、行为等数据,加强数据挖掘开发应用,为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提供坚实数据基础。推进产品服务场景化,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积极构建智慧农业、智慧市场等场景生态,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嵌到乡村产业客户生产生活中,实现无感使用、便捷服务、紧密联结。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汇聚全社会支农合力。推动系统平台开放,特别是技术、研发实力较强的大型金融机构要探索在运营系统开发维护、涉农产品研发、风险防控等方面向中小型金融同业加大技术输出,为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水平和能力作出更多贡献。加强与各级政府、担保机构、科技公司、金融同业和涉农企业的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带动更多人才、技术、管理、数据等各类要素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共同提高乡村产业金融服务效能。

  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乡村产业金融服务行稳致远。坚持底线思维,合理确定乡村产业相关业务的风险偏好,加强对乡村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的预研预判,在风险管理上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开展常态化风险管理,警惕各类业务风险的关联性、传染性,动态掌握地区、行业、客户等的风险敞口,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维护金融安全。加强风险分担缓释机制建设,推动地方政府统筹支农资金设立风险分担基金,加快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用好“保险+期货”农业风险对冲机制,多措并举降低乡村产业金融服务风险。